• 冰球突破mg正规官网





  • 您好,欢迎您访问冰球突破mg正规官网集团 !
    400-6688-660

    English

    第72期

    首页 >> 政策研究 >> 第72期
    地方被动去产能与增产量博弈部分省份钢铁产能名减实增
    日期 :2016-05-30  发布人 :admin  浏览量 :231
     

    2016051907:26   来源 :《经济参考报》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      一面是去产能决心,一面是产量增加的冲动,这反映了在市场波动环境下企业被动去产能的心态 。

      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,尽管目前各地陆续提出了规模浩大的煤炭 、钢铁等过剩产能的淘汰方案,但是从已经公布的数字看,今年前4个月,除了煤炭在4月日均产量有所下降外,钢铁、水泥、有色的日均产量都是逐月提升的。甚至一些省在未来还有新增产量的可能。

      比如河北十三五规划提出,十三五末钢铁产能将控制在2亿吨左右,实际情况是,2015年该省粗钢产量仅仅为1.8832亿吨,这意味着几年内河北钢铁产量或许还要增加 。

      全国的情况也是如此,2005年全国钢铁产量是3.5亿吨,2014年到了8.2亿吨 。而只有到了2015,钢铁价格下跌严重,当年粗钢产量才同比减少2.2%,原煤产量减少3.3%,2014年减产后的再次减少。

      原鞍钢经济研究所专家马忠普指出,钢铁减产,还是要靠市场手段,企业亏损才会停产 。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钢价在上升,在这时要减产很难。

      去产能与增产量的博弈

      21世纪经济报道从各地供给侧改革方案比较发现,不少省的钢铁供给侧改革,尽管提出了不少的压减产能目标,但实际产量还是在增加 。

      比如广西之前的产能严重过剩实施方案也提出,2015,广西努力完成粗钢产量2700万吨、2017力争粗钢产量3000万吨。实际上2015年该省粗钢产量是2146万吨。这意味着该省钢铁产量预留了增产的指标。

      为什么各省供给侧改革方案提出大幅减少产能,实际钢铁产量并不一定有大的减少?原因是产能和产量是两回事。

      一位钢铁行业人士指出,各省提出的减少产能,这是很虚的数字。因为产能说不清楚。过去每年减少产能任务,很多是早就停产的多次申报。而有的尽管关闭,现在还可能会恢复生产。

      以全国第一大钢铁大省河北为例,2012年粗钢产量是2.09亿吨,2014年为2.4亿吨,2015年为2.52亿吨,呈现一个逐年增加的态势。

      炼钢的焦炭需求在今年以来呈现上升趋势也能说明问题。今年以来1-2月焦炭月均产量3325万吨,3 、4月份产量分别达到3605万、3625万吨 。

      除非现在是价格下跌,企业亏损自己停产,否则政府很难推动企业停产和减产。即便是国家拿钱来解决职工安置问题,仍不能真正解决过剩问题 。鞍钢经济研究所原研究员马忠普说 。

      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指出,产量增加与否是以产能为基础的,但真正困扰市场的不是产能,而是产量 。但是企业到底生产多少完全由市场说了算,只要价格有利可图,企业就会生产,这是什么力量都阻挡不住的。

      经济后劲在于创造新动能

      在目前已出台供给侧改革方案的11个省市中,一些产能大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去产能上,但更多的省市谈到了创造新动能,增加新供给。

      比如上海的工业供给侧改革意见提出,201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26.9%,2020年力争保持在25%左右;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5%提高到2020年的20%左右 。为此,上海要着力补齐创新短板,释放工业发展新动能,围绕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科创中心建设,在集成电路 、高端装备 、生物医药等方面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、批量生产和应用 。

    针对目前各省提出的去产能目标,也有专家认为,传统行业不需要完全抛弃 。比如可以学习重庆经验,一些城市可以依托其产业基础向创新型的产业来过渡,这也是培育新动能的一条可行路径 。

    友情链接:





  • XML地图